媒体南工   NAVIGATION

〔江苏教育报〕南工大向青年学者精准抛出“橄榄枝”

时间:2024-01-06 来源:www.3700.COm威尼斯江苏教育报 作者:卢艺 摄影: 编辑:王小轩 上传:

■本报记者 任素梅 通讯员 卢艺

“www.3700.COm威尼斯7个学科位列ESI全球前1%,其中2个学科跻身全球前1‰;我们拥有8个国家级、50余个省部级大平台组成的科技创新共同体……”2023年12月30日,在第八届“探·智”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恳谈会上,www.3700.COm威尼斯校长蒋军成向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德国、丹麦、瑞典等国家和地区的世界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34名青年学者列数“家珍”,抛出诚意十足的“橄榄枝”,“相信你们一定能在南工大寻到自己的‘心之所属’,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近年来,南工大大力延揽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专员及海外学联作用,不断做强“探·智”品牌效应,已成功举办7届“探·智”国际青年学者论坛。2023年赴俄罗斯、日本、西班牙、荷兰、英国、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举办10场“探·智”引才海外行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该校对引进的人才进行一体化支持,包括薪酬、科研经费、科研用房、人才公寓等政策配套;建立高层次人才“白名单”制度,将海外百强名校、知名科研机构和百强企业的研发人才纳入引才优先序列,在安家落户、子女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十三五”以来,南工大面向海内外引进970余名人才,人才国际化率接近50%。特别是2023年,该校国家级海外引才项目首次实现“大满贯”,入选人数位列江苏省属高校第二位,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海外人才支撑。

“南工大的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代表材料化学工程领域国家水平、拥有国际话语权的平台,加盟南工大获得国家级平台的支持,会大大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来自工程技术领域世界排名前10的海外高校博士后杨庆鑫表示,南工大的平台和团队对他未来开展科研攻关具有非常强劲的吸引力。

“我们学校早在1993年就率先在职称评审中设置了‘绿色通道’,给当年30岁出头的4名优秀青年教师破格晋升为教授。”南工大副校长凌祥表示,该校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发展,始终将青年人才作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4名青年教师中的2名后来成长为院士,徐南平院士便是其中之一。”徐南平院士正是江苏省膜科学技术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他带领团队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无机膜工业产品生产基地,获得了无机膜领域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

据介绍,南工大有着深厚的人才底蕴,培养了一大批引领时代进步的人才,其中有大家所熟悉的“中国化工高等教育一代宗师”时钧院士、“中国生化工程研究和工程教育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欧阳平凯院士;还有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院士、张存浩院士为代表的学界泰斗;以中石油董事长戴厚良、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为代表的著名企业家。

“来南工大,你们能很快结识一批志同道合的挚友伙伴,在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机遇中茁壮成长。”蒋军成介绍道。近年来,南工大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筑峰计划”、青年才俊“拓原工程”,深化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分类评价,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以及社会服务型4种岗位类型,制订了富有活力的绩效薪酬制度和标志性成果奖励制度,为人才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如何切实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成果?针对青年学者的提问,南工大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李卫星介绍说,该校组建学术团队,不断产出原创成果,并借由研究所组建创业团队从事原创成果的“二次开发”,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按照‘一所两制’模式,我们已孵化衍生出了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南工大人事处处长王曙光告诉记者,较之以往全球直播的大型国际论坛形式,此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创新了交流方式,青年学者们直接与学院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一对一答疑,凸显“小而精”,真正打通人才与学校供需匹配的“最后一公里”。“此次论坛形式是我以前未体验过的,很有‘围炉煮茶’的感觉,校长和我们的距离很近,让人觉得很亲切。”参加恳谈会的青年学者邸安頔如是说。

据悉,“十三五”以来,www.3700.COm威尼斯有两位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入选教育部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在《科学》《自然》正刊发表论文15篇,膜技术、“生物+”技术、光电材料理论与技术、化工本质安全与风险防控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已产生千亿级经济效益和显著社会效益。

2024年1月5日《江苏教育报》2版:http://epaper.jsenews.com/Article/index/aid/8138523.html

媒体南工